猴硐有一處日據時代的歷史遺跡-「猴硐神社」,位在侯硐路與北37縣道 (猴牡公路) 之間的小丘上,由猴硐車站走過運煤橋,欣賞基隆河兩岸風光,到達侯硐路後,可以繼續往前,上小丘看看猴硐神社遺跡,然後由「猴硐一百階」下山,經拱型介壽橋回到猴硐車站。登上小丘,看看神社遺跡、欣賞山林風光、眺望猴硐景色,在3月底至4月間,還可以欣賞冰河時期的活化石植物「鐘萼木」開花,是一段散心賞景不錯的路線。
由運煤橋頭左行侯硐路,前方約50公尺的山邊有一處往上的石階,此為小丘登山古道的入口階梯,如果不留意,很容易錯過,因此,許多遊客上山到猴硐神社,常會走到前方較遠處「介壽橋」,然後由「猴硐一百階」上山。Look2up建議在侯硐路的古道登山石階上山,比較順路。
由古道入口階梯登上小丘,經由中間一段以水泥鋪設的小徑往前,短短約40公尺的山徑後,2分鐘後便可由下山階梯往下,到達下方後便是猴牡公路(北37號縣道)。
由下山處往前方望去,就可以見到猴牡公路旁神社石鳥居的身影。
沿著猴牡公路旁前行,前方小段人行道旁有6座具有日式風情的路燈座,這種路燈座在台灣其他地區並未見過,猜想是當時建立神社時,在開闢前方參道時所設。
人行道往前,日本神設的石鳥居矗立,此處為猴硐神社的入口鳥居 (第一鳥居)。
鳥居旁種了一棵櫻花木,在3月底開始開出花苞,有些已經3分開,如果在4月初前來,滿開的櫻花應該更美,應該更具日本神社的經典風情。
登上石階,觀看此一鳥居,鳥居左右兩根直柱刻著「奉献」字樣,鳥居最上一條石橫樑分上下「笠木」及「島木」兩層,第二條石橫樑稱為「貫」,型式類似日本鳥居中的「明神鳥居」;一般在兩根石橫樑之間會有一塊標註神社名稱的「束額」,但此一鳥居並沒有見到。
石階前的說明牌僅簡單說明:「猴硐神社是日據時代晚期,為凝聚地方力量及皇民化運動而建立....」,並未說明其創建年代、創建者,以及當時祭拜的神祇。
根據日本國外神社田野調查工作者,金子展也所著的《遠渡來台的日本諸神 (台湾に渡った日本の神々) 》(中文版,野人文化出版,陳嫻若 議),也未能判明其建造年代。由鳥居左右兩根直柱都刻有「瑞三鑛業公司產業奉公團」來看,應該是當時「瑞三鑛業公司」的企業神社,因此創建年代也應該是在「瑞三鑛業公司」創業的1934年 (日據 昭和9年)以後。
穿過石鳥居往上,階梯兩旁的山坡上各有一座石燈籠,石燈籠的雕刻已經模糊,但石基座仍依原狀保存。
往上數階,前方為猴硐神社第二鳥居,整座木造鳥居以檜木製作,但乏人維護已經呈現半腐朽狀態,靠著兩邊的石基座支撐,才不致倒榻。
穿過木鳥居往上,回望下方參道階梯,腐朽的木鳥居、斑駁的石鳥居,有些蒼涼的感覺。
登上階梯盡頭,蓋著一座涼亭,大概為了讓爬坡登階的遊客可以歇息。涼亭為原來神社拜殿所在,蓋在當時拜殿的基座上。
經過涼亭,前方數階應該是當時的神社所建造的石階,石階後方空地便是當時神社本殿所在,現在已經一片荒蕪。兩邊原可眺望下方基隆河的山坡,也都長滿樹叢野草,擋住了所有的景觀視線。
經過本殿遺址的空地往前,便是始下山的階梯,可見當時的神社是建在小丘的最高處。
下山階梯的轉折處搭建了一座類似展演台的圓形高架台,站在台上研究了許久,不知其功能為何?
在圓形高架台後方,可以見到水泥覆頂的圓形防空洞,這種防空洞為日據時代,為了躲避聯軍空襲轟炸所建,過去在台灣各地可以見到,目前均已被剷除,很難得在此處再次見到,而且防空洞的入口及內部結構仍然保存良好。
回到圓形高架台前繼續沿著階梯往下,階梯沿著山坡蜿蜒而下,坡度約45度,如果選擇介壽橋前的「懷德亭」旁「猴硐一百階」,或是神社後參道階梯上山,便會由此上到神社區域。
在階梯的轉折處豎立的一塊「鐘萼木」的說明牌。鐘萼木據說是冰河期的珍稀物種,為冰河時期生存至今的活化石,僅生存於中國西南地區、台灣、越南等地。說明牌上說明台灣的鍾萼木是世界分布最東的品種,而猴硐是鐘萼木生態保育的大本營,也是生長最多的地區。
如果對植物不是很熟悉的朋友,平常經過說明牌前,望著前方的林木,也不知道到底哪一棵才是鐘萼木。不過,如果是3月底至4月間的花期至此,往前望便可以在說明牌後方的大樹上方見到一串串粉紅花串,猶如倒垂的小鈴鐺,這便是猴硐著名的鐘萼木,極為美麗動人,千萬不要錯過!!
↑ 猴硐著名的鐘萼木,一串串粉紅花串,猶如倒垂的小鈴鐺 (3月底拍攝)
鐘萼木說明牌前方有一處轉折點,左邊的階梯往下,右邊為直行小徑,兩條路徑都可以下山。
如果由左邊階梯往下,便是許多朋友到猴硐神社常走的「猴硐一百階」。過去此處為石板階梯,不易行走,附近居民改建重鋪階梯,由於到達山頂神社的階梯數剛好是一百階,所以當地民眾便稱之為「猴硐一百階」。
由「猴硐一百階」往下,在階梯上往下望,下方便是懷德亭及前方的介壽橋。
走下「猴硐一百階」,旁邊中國式涼亭的「懷德亭」為紀念瑞三礦業公司創辦人李建興,於1984年所建;亭內豎立李建興先生雕像以紀念他對猴硐煤礦業的努力,對當地民眾及建設的奉獻。
「懷德亭」正前方為拱形鐵橋「介壽橋」。介壽橋原為1920年(日據時期 大正9年)在猴硐車站通車,為方便基隆河兩岸的侯硐居民搭車所建的簡易鐵橋。在1961年(民國50年)因猴硐礦業興盛,原橋不敷交通使用,由政府與瑞三礦業公司合資蓋了水泥橋,但由於橋樑及交通問題,多年來當地民眾建議重建,終於於2015年(民國104年)開工興建拱型鐵橋,並於2017年(民國106年)1月25日通車,而原來的水泥橋則予以拆除。
在懷德亭旁邊有一塊「猴硐介壽橋紀念碑」, 說明民國50年介壽橋興建的原因,同時表彰侯硐仕紳鋪橋造福鄉梓的功德;石碑上並由當時台灣省主席周至柔題字;該碑已列為新北市古蹟。
↑ 介壽橋紀念碑說明介壽橋興建的原因,由當時省主席周至柔題字
如果在鐘萼木說明牌前,往右邊的小徑往前,前方為過去猴硐神社後方的參道階梯。小徑後方往下的石板階梯兩旁雜草叢生,因為少見陽光,所以石板有些濕滑,加上坡度陡峭,行走時一定要小心。
行至石板古道階梯下端,有另一條往上的階梯,階梯上佈滿青苔,階梯的寬度狹窄,必須一步一步向上,避免滑落。Look2up冒著生命危險往上,至上方階梯旁見到一對後參道的石燈籠,隱身於荒煙蔓草間,確認此條階梯古道為猴硐神社的後方參道,由於已無人由此上山,所以已經頹敗濕滑;若非有意探險,不必冒險。
由原來的石板階梯往前,前方便可見到山腰間的數家民居。其中有間3層樓建築,門前題字「山人居」,此為猴硐著名詩書家李政村的住家,李政村目前為「台灣瀛社詩學會」理事,他特別在家門旁建立了幾堵「山人居詩書牆」,將幾位蔣孟龍、張明萊、謝慶興、林聰明、白振宗...等詩書家的書法作品雕刻於牆上,供大眾欣賞。
↑ 李政村在家門旁建立「詩書牆」,將詩書家的書法作品雕刻於牆上,供大眾欣賞
由李政村的「山人居」旁的階梯往下,此處的階梯已修建為易走的平整階梯,階梯一路往下,有些朋友認為這才是真正的「猴硐一百階」,至於哪一條才是? 由諸位朋友自行認定。
下階梯後,往左轉前方50公尺,便可到達懷德亭及介壽橋前。此路上有一處「瑞三福利餐廳」,為專賣中式合菜的餐廳,打著「合菜貳千元起」的招牌,團體客至此,可選擇此處用餐。
↑ 李政村的「山人居」旁為易走的平整階梯,有些朋友認為這才是「猴硐一百階」
步上「介壽橋」,可眺望基隆河另一端的「運煤橋」。由介壽橋左轉,沿著柴寮路往前,便可到達猴硐的第二停車場,停車場前方運煤車為形象創意藝術,喜歡打卡的朋友,別忘了在此打卡。
由停車場往猴硐站前行,路旁為猴硐站的鐵道圍欄,圍欄上吊著「祈願竹筒」,上方寫著各種遊客的願望。就Look2up所知,猴硐並沒有販賣這種祈願竹筒,應該是遊客至附近的菁桐,在菁桐老街上所購買,然後到此寫下願望懸掛的。
後記:
由猴硐運煤橋登上小丘古道至猴硐神社,在由神社的石板階梯,走「猴硐一百階」慢慢下山,至懷德亭、介壽橋,回到猴硐車站,不到2公里的距離,體會上山下山、漫步古道的樂趣。如果在3月底至4月期間,更可以欣賞到世界難得一見,冰河期的活化石「鐘萼木」開花,串串鈴鐺花串,相當療育。1小時以內便可走完全程,推薦一下!
在網路上多篇文章介紹的路徑為:由「猴硐一百階」上山至「猴硐神社」,所以是由神社的後方進入,然後下山經鳥居至猴牡公路;但是有些朋友到了猴牡公路後,不知怎麼回車站,於是只好走回頭路。Look2up非常不推薦這樣走! 一來是由神社後方的參道進入神社,與一般參觀神社路線相反,感覺很奇怪! 二來這樣走會一直在爬坡,三來是常找不到路回車站時,又走一次回頭路,費時費力 (如果參照本文介紹,以相反方向,可以走到運煤橋,然後回到車站)。所以,建議以本文的路線較為順路而省力。
上一篇:【新北.猴硐】猴硐散步系列~~運煤橋 (瑞三大橋) 賞盡基隆河秀麗風光 (含運煤橋周邊景點)
下一篇:【新北.猴硐】猴硐散步系列~~走訪礦工故鄉-柴寮路景點 (車站>>第三停車場>>內店仔>>復興橋>>本坑吊橋遺跡>>礦工文史館>>猴硐壺穴>>內寮仔)
如果喜歡這篇文章,請幫忙至文章最前方按個讚!! 您的鼓勵是Look2up努力寫文的重要動力,謝謝囉!!
歡迎加入「Look2up 愛旅行粉絲頁」、!!! 可以收到Look2up旅遊的最新動態呦~~~ :D
猴硐散步延伸閱讀:
【新北.猴硐】猴硐散步系列~~猴硐貓村詳細介紹 (含:所有貓村景點、店家、咖啡廳、詳細標註景點店名地圖)
【新北.猴硐】猴硐散步系列~~走訪礦工故鄉-柴寮路景點 (車站>>第三停車場>>內店仔>>復興橋>>本坑吊橋遺跡>>礦工文史館>>猴硐壺穴>>內寮仔)
【新北.猴硐】猴硐散步系列~~運煤橋 (瑞三大橋) 賞盡基隆河秀麗風光 (含運煤橋周邊景點)
【新北.猴硐】猴硐散步系列~~猴硐車站周邊景點 (猴硐交通、猴硐車站、貓橋、商店及小吃、站前廣場、旅遊資訊中心、願景館)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