函館是一個適合散步的城市,因為它的依山傍水的城市型態相當特殊,與美國舊金山有些相似。沿著函館灣海岸線往函館山方向望去,一條又一條的坡道直通函館山麓,這便是著名的「函館坂道」。函館市電2系統的「谷地頭」在「十字街」站轉5系統到「函館どつく前」沿函館灣而行,其間共有18條坂道,其中位在「十字街」與「末廣町」兩站間的5條坂道更是函館散步的精華區,包括「教會群」、「元町公園」、「函館山纜車」...全部在這一帶。尤其由黃昏至黑夜間,坂道間璀璨的燈飾、特色建築群的各類燈光,在坂道間熠熠生輝,形成了函館特殊的「光之散策」路線。
函館市18條坂道,光之散策集中於二十間坂-基坂間5條坂道
「光之散策」建議路線:
市電「十字街」站 >> 二十間坂 (東本願寺函館方願、洋食館「五島軒雪河亭」、無國籍料理「Ready Made」) >> 大三坂 >> 天主公教會元町分會 >> 函館ハリストス正教會 >> チゃチゃ登り >> 日本聖公會「聖保羅教堂」>> 八幡坂、日和坂 (元町茶寮、茶房菊泉、花かんろ >> 元町公園 (舊北海道廳函館支廳廳舍、舊開拓使函館支廳書籍」) >> 培里廣場 (培里提督來航紀念碑、宇須岸河野館跡、諸術調所) >> 基坂 (舊英國領事館、西洋高襟文化雕像群、明治天皇上陸紀念碑) >> 末廣町 (函館市北方民族資料館、舊金森洋物店、函館市文學館、Winning Hall) >> 市電「末廣町」站。
搭乘市電在「十字街」站下車,由於此處為函館市電2號系統與5號系統的交會點站,各地乘客至此換車,所以是市電較為繁忙的交通要站。由此往北可至涵管港,沿著函館灣散步,來一趟「紅磚倉庫群& 函館港 」散策。 (延伸閱讀:【北海道.函館】「紅磚倉庫群 & 函館港」散策-各景點詳細介紹 (含:完整散步地圖)
由十字街站沿著電車通(即市電行駛路線,為北海道道83號,通稱「電車通り」)往前約280公尺的十字路口。往右為「開港通」,可經「日本最古老的水泥柱」景點,到達「金森紅磚倉庫群」及 函館灣;往左即為此次「光之散策」散步的第一條坂道-二十間坂。
一、二十間坂
「二十間坂」,路寬二十間(36公尺)而得名。由於在函館曾經經歷了數次大火災,所以將道路面積加寬,作為防火的整備道路。其實,在17-18世紀,此條道路林木茂密,稱為「綠坂」,也因為生產木材,許多木工師傅及工人居住於此,所以也稱為「大工町坂」;到了1900年初期,因為道路拓寬,運送到函館山要塞營區的大砲便由此坡道搬運。
走在二十間坂的坡道上,踏著頗具歷史的黑色小塊路磚,遠眺函館山與近處「東本願寺 函館別院」,有一種說不出的浪漫。
↑ 函館「光之散策」,以電車通與開港通的交叉點處-「二十間坂」為起點
↑ 二十間坂黑色路磚,遠眺函館山與東本願寺,有一種說不出的浪漫
二十間坂往上,右側的大型寺院為「東本願寺 函館別院」。
「東本願寺 函館別院」屬於真宗大谷派,本來的寺院並不在此地,但在1879年原寺院遭到燒毀而遷移至此,但在1907年木造寺院再度發生火災而燒毀後,重新以鋼筋水泥建造了目前所見的寺院,這也是日本最古老的鋼筋水泥建築寺院,因此被指定為日本國之文化財。
走在二十間坂往上望去,寬大的坡道上,高大的「東本願寺 函館別院」特別醒目,尤其是黑色屋瓦的本殿建築,相當雄偉。由正門入內,寺院內正殿兩旁的綠松、石燈籠、詩人句碑,以及位於邊門旁的鐘樓,相當幽靜。
↑ 「東本願寺」函館分院為日本最古老的鋼筋水泥建築寺院
在冬日黃昏,沿著二十間坂坡道往上,兩旁人行道積滿白雪,路面有些濕滑,沿路的住家商店點亮室內燈光,昏黃光線灑在坡道上與坡道上白雪輝映;尤其在冬季的黃昏,站在坡道最高處,望著兩旁路樹上萬顆小燈泡,一路有璀璨到開港通的「明治館」前,這是熱帶國家城市道路上看不到的詩意。
↑ 雪季的黃昏,「二十間坂」的住家及商店內昏黃燈光與坡道上白雪輝映
↑ 冬季黃昏時刻,「二十間坂」一路燈火璀璨到開港通的「明治館」前
二十間坂餐廳推薦:
1. 洋食餐廳「五島軒 雪河亭」:
「二十間坂」往上約20公尺,洋食餐廳「五島軒 雪河亭」為函館最知名的餐廳之一。
1879年若山惣太郎由琦玉縣至函館的大町附近經營麵包店廣受好評;而由於俄國料理在當時相當受歡迎,於是若山惣太郎與長崎縣出身的五島英吉合作,由五島英吉擔任主廚,以「五島」之名為屋號,成立俄國料理餐廳「五島軒」在函館舊棧橋附近開業。1907年因函館大火,店鋪燒毀,因而轉移。目前本店所在的位置,為1935年所建的洋食餐廳「五島軒 雪河亭」。
「五島軒 雪河亭」以咖哩料理最為出名,在1989年,日本天皇明仁與夫人便曾到此餐廳用餐,用過的菜色後來成為經典點餐菜單。此一相當具有西洋風味的建築,也被登錄陸為日本有形文化財。由於人氣高到不行,沒有預約可能需要排隊。
註:日本天皇明仁夫婦 (現為上皇),用過的咖哩餐點:「鴨肉濃咖哩 (リッチ鴨カレー 甘口)」、「海鮮咖哩 (海の幸カレー 中辛)、「英式咖哩 イ(ギリス風カレー中辛)」、「法式咖哩 (フランス風カレー甘口)、「印度咖哩 (インド風カレー辛口)」及「綜合咖哩 (多彩なカレー )」。
2. 多國料理 「Ready Made」:
由「五島軒 雪河亭」往上續行50公尺,在東本願寺函館別院前對街, 有一家多國料理「Ready Made」;餐廳是洋風的古民家建築,內部保留著函館18世紀的陳設與裝潢,牆面上拍爬著荖藤,冬枯夏綠。
「Ready Made」販賣各式各樣的食物,包括洋食、和食、壽司、海鮮、麵類(拉麵、 烏龍麵、蕎麥麵)、烤肉、雞串...,反正想吃甚麼大概都可以點到,有點像木村拓哉主演的日劇「HERO」裡的飾演酒吧老闆的田中要次的那個角色,要點啥? 都是「あるよ!(有喔!)」。
不保證好吃,但是很有趣!
↑ 二十間坂上的美食:洋食館「五島軒雪河亭」(左),無國籍料理「Ready Made」(右)
二、大三坂
上至「二十間坂」頂端,往右直行,下一個交叉口的坂道即為「大三坂」。
大三坂的路幅並不寬,往函館山方向望去,可見到一個個教會群的教堂的尖塔,往下望則是一間間具有西洋風味的住家建築。石疊坡道兩旁種植楓槭,在秋季時楓紅染紅整條坡道,是最美的時節,因此被日本國土交通省列入「日本の道100選」。在冬季來到大三坂,街道上鋪滿白雪,雪化妝下的大三坂一樣充滿異國情調。
在江戶時代,各地前往函館公家的「奉行所」洽公,會在建於坂道入口處的鄉宿旅店「大三印義兵衛」住宿,「大三坂」因而得名。
↑ 大三坂石疊坡道,街底的教會群建築,充滿異國氛圍著稱
↑ 大三坂兩旁住家充滿洋式建築的異國風情
↑ 大三坂以四季優美景觀,獲選為「日本之道百選」
「大三坂」的頂端往上為一段陡坡,稱為「チゃチゃ登り」(Chiya-Chiya nobori),「チゃチゃ」是愛奴語「老公公 (おじいさん)」的意思,也就是在登上都坡時,必須要彎著著腰,就好像老公公走路一般。要一次眺望函館山著名的教會群,最好的視野就是登上「チゃチゃ登り」。
↑ 大三坂最頂端的陡坡「チゃチゃ登り」,來自愛奴語「爬坡時像老公公一般」
三、函館山 元町教會群
北海道函館是日本江戶末期對國外開港的先驅港口之一,因此歐美國家前來日本北方進行政治經濟活動,多搭船由函館港進入,再轉進日本其他各地。因此,歐美信仰的天主教各分支教會也多在函館建立據點,而位置也集中在當時政治經濟中心新的元町一帶,尤其在函館山山麓,於是,便形成了函館山的「元町教會群」。
天主公教會 元町教會
由「大三坂」往「チゃチゃ登り」方向的交叉路口上便是「天主公教會 元町教會 (カトリック元町教会)」的入口。
在日本江戶時代德川幕府發布「基督教禁教令(キリシタン禁教令)」廢止後,天主教會的一支「天主公教會 」便率先在此地建立教會,進行天主教義的宣教,為日本天主教會中最古老的教會之一。最初的教堂為木製,經過1907、1921年函館2度大火燒毀後,目前的建築於1923年重新建造。
由正門入內,聖堂大門前有「三位一體」的白色雕像,旁邊高聳的33公尺綠色屋瓦的鐘塔。據說聖堂內部祭壇為羅馬教宗聖本篤15世所贈;因到達時非開放時間,無法入內。(註:羅馬教宗聖本篤15世為1914-1922年在位教宗)
繞大聖堂及鐘塔一圈後返回大三坂,繼續前往函館ハリストス正教會(東正教會)。
↑ 函館天主公教會元町分會入口,為日本最老的天主教會之一
↑ 「函館天主公教會元町分會」大聖堂與鐘塔
↑ 函館天主公教會元町分會內一隅,遠眺「聖保羅教堂」
函館正教會(函館ハリストス正教會)
由「函館天主公教會元町分會」回到大三坂,可以往前走「チゃチゃ登り」,由函館正教會的後門進入,也可以在大三坂與「チゃチゃ登り」間的交叉口右轉,由側門進入 (也有人說,此門才是正門入口)。Look2up選擇由側門進入。
會選擇由側門進入實在是因為在函館散步時,不小心看到路面上一塊函館景點地磚,上面有一座教堂的圖像,隨口問了路人是哪一座教堂,好心的路人告訴Look2up說:「函館ハリストス正教會 主の復活聖堂側面」,所以選擇由側門進入,可直接眺望與地磚上畫面相同的「主の復活聖堂」。
(註:ハリストス正教會又稱「正教會」或「東正教會」,與天主教會及新教並列為基督教三大教派)
↑ 函館ハリストス正教會(東正教會)入口
↑ 函館步道地磚以「函館正教會 主の復活聖堂」側面為景觀標誌
登上門後階梯,進入「函館正教會」,仰望「函館正教會 主の復活聖堂」側面,果然與地磚一模一樣,心中有些許感動,尤其在暗藍的天空下,白壁綠瓦的聖堂,更有種神聖的感覺。
沿著「主の復活聖堂」外圍步道,繞了「函館正教會」一圈,雖然在下雪的季節,四周的庭園依然整理得有條不紊。在庭園中有一塊「日本大主教聖尼古拉斯紀念碑」,碑上題著「亞使徒.日本大主教 聖二コライ 1836-1912」。
日本大主教聖尼古拉斯原為是俄羅斯正教會的傳教士,於1861年以箱館領事館付司祭來到日本函館,在此成立日本第一座「函館正教會」及「復活聖堂」。另,1901年台灣日治時期,曾派遣東正教神父在台北建立台北基督救世主正教堂。
↑ 函館ハリストス正教會「主の復活聖堂」側面,黃昏時欣賞白壁綠瓦建築
↑ 日本大主教聖尼古拉斯主教紀念碑
繞至「主の復活聖堂」正面,高聳的尖形鐘塔正是東正教教堂的特色。可由正門進入參觀,在入口玄關處自行投入200日圓的參觀費,進入肅穆寧靜的祭壇前,窄窄的堂內與歐洲大型教堂的氛圍很不相同,但更有莊嚴之感。(聖堂內不可攝影!!)
在聖堂內盤桓10來分鐘,走至聖堂旁的空地上,剛好可以眺望遠處的函館灣及駒ヶ岳山脈,黃昏景觀有些蒼涼。
忽聞聖堂上的鐘樓響起一陣陣清脆的鐘聲,這才發現今天是周六,每周的周六下午五點及週日午前會敲響鐘樓上的鐘群,這鐘聲被列入「日本の音風景100選」之一,果然非常悅耳好聽!
↑ 函館正教會「復活聖堂」可入內禮拜;鐘塔鐘聲為日本「日本の音風景100選」之一
↑ 正教會復活聖堂旁眺望函館灣與駒之岳山脈
日本聖公會 函館聖保羅教會 (函館聖ヨハネ教会)
由正教會後門出,來到「チゃチゃ登り」,便可進入另一邊的「日本聖公會 函館聖保羅教會 (函館聖ヨハネ教会)」。
↑ 由正教會橫越「チゃチゃ登り」可至「日本聖公會 聖保羅教會」
英國聖公會傳教士Walter Dening於1874年開始在函館傳教,為北海道天主教傳教的先驅。最初於基坂附近建立教會,後因為函館數次火災而轉移。
目前的教堂建築為1979年所建,設計者小向春夫將教堂以十字設計,白壁暗紅色屋頂相當突出,在函館山搭乘纜車上下山時,十字架標誌相當顯目,因而獲得「函館市都市景觀賞」。
教堂參觀時間僅限於5月1日至11月3日之間,所以在冬季時刻未能入內。
↑ 日本聖公會「聖保羅教堂」白壁暗紅色屋頂
↑ 日本聖公會「聖保羅教堂」,形狀呈十字型,特殊優美,獲函館市都市景觀賞
元町教會群景觀咖啡茶店:元町茶寮
在逛完函館元町教會群,如果有些累,可以在大三坂與「チゃチゃ登り」之間的「元町茶寮」點杯咖啡或甜點小歇一下,茶寮內的裝潢頗有大正風情,建議選二樓窗邊位置,可以眺望教會群及周邊坂道景觀;如果是周六黃昏,更可以清楚聆聽到登正教會「復活聖堂」的「日本の音風景100選」之一鐘塔鐘聲,非常浪漫。
↑ 逛完教會群後至「元町茶寮」小坐,欣賞窗外教堂建築
四、八幡坂
由大三坂與「チゃチゃ登り」之間的橫向道路往右直行,交叉口處為八幡坂。八幡坂因過去「函館八幡宮」位於附近而得名,後因函館大火而遷移至「谷地頭」函館公園附近。
由八幡坂頂端往下望270公尺長的坡道,可以直間欣賞函館灣景色,尤其是停泊在函館灣的「函館市青函連絡船記念館-摩周丸」更是清楚可見,尤其是冬季的黃昏至夜晚的時段,配合整條八幡坂路樹上的照明燈飾 (Hakodate Illumination (はこだてイルミネーション)」與函館灣海面船隻的船燈,美不勝收,雖未列入「日本之道百選」,但根據日本著名的網路雜誌「日經電子版- Style Nikkei」的日本坂道票選,榮登日本第一,得分遠超過第二名的京都「產寧坂 (三年坂)」,被列為最具觀光價值的街道 (日經電子版- Style Nikkei介紹按此)。
沿著八幡坂頂上的橫向道路往日和坂及「元町公園」方向,由於位於函館山麓的高點,同時前方遮蔽物不多,所以可以一路欣賞函館灣及駒之岳山脈,景觀極佳。
↑ 八幡坂直望函館灣270公尺坂道,燈光璀璨,日經雜誌票選日本坂道第一名
↑ 八幡坂以過去「函館八幡宮」所在而得名
↑ 八幡坂坡道頂端,遠眺函館灣及駒之岳山脈,視野頗佳
八幡坂附近周邊茶坊
在八幡坂與日和坂之間的橫向道路上有不少的店家、咖啡館與茶房,喜歡逛街的朋友可以邊逛街賞景邊逛商店,逛累了可以找一家咖啡店或茶房坐下來小憩。在此推薦兩家茶房工朋友參考。
1. 茶房菊泉:
位在日和坂交叉口上的茶房菊泉為1921年所建,保留至今的百年日式古民家建築。進入玄關需要先脫鞋,內部的座敷、圍炉裏、火鉢、卓袱台、時鐘、古式電話機...,進入之後猶如時空轉換至1920年代。
除了茶點、咖啡,如果肚子餓了,可以試試它的熱食餐點,完全是道地(本格派)東北、北海道古民家料理,香味撲鼻,相當推薦!
2. 花かんろ:
位在茶房菊泉隔壁,雖然同樣的古民間建築,也同樣是茶房,但是所販售的餐點特質卻很不相同。花かんろ販賣和洋式茶點,和式茶點包括:黑糖團子、日本綠抹茶、紅豆湯圓、日式煎餅...等,洋式甜點包括:冰淇淋、聖代、水果拼盤,夏天還可以吃到刨冰。
↑ 八幡坂與日和坂間的茶房:「菊泉」(左) 與 「花かんろ」都有不錯的評價
五、元町公園
經過日和坂往前,左邊山坡上的建築物為列為日本國家重要文化財的「舊函館區公會堂」,目前正在維修中 (維修至2021年春);右邊即為「元町公園」。
元町為函館最早開發的地區,而元町公園更是其中的中心點。在春夏時期來到元町公園可以欣賞園中扶疏的草木,眺望下方的基坂及函館港景色;在冬季到元町公園,則有雪化妝後的迷人景觀。夜晚來到元町公園,四周公園路燈、建築物燈飾,更把公園經點綴的猶如水晶世界。
↑ 夜晚進入水晶世界般的元町公園
舊北海道廳函館支廳廳舍
元町公園在日本江戸末期為德川幕府「箱館奉行所」所在地,到了明治時期成為「開拓使函館支廳」,之後因行政編制的改變,而改建為「函館縣廳」、「北海道廳函館支廳」等官方廳舍,在過去,元町公園所在地實為函館的政治中心。
由坡道旁的入口進入元町公園,巍峨的「舊北海道廳函館支廳廳舍」矗立眼前。當時木造的的「北海道廳函館支廳」曾於1907大火燒毀,目前的建物則是1909年重建的洋風木造2樓建築,(1991年也曾因火災部分毀損,經3年重修至今),為北海道的重要文化財。
行至「舊北海道廳函館支廳廳舍」前方,欣賞玄關前古埃及神廟建築樣式的梁柱及屋頂三飾板上的浮雕;在函館市成立後,市役所遷移至大手町,將目前的舊廳舍改建為1樓「函館市元町觀光案内所」,2樓「函館市寫真歴史館」(已閉館);在案內所開館時段 (9:00-17:00,7-8月至19:00)可入內參觀,並索取相關觀光資料。
↑ 「舊北海道廳函館支廳廳舍」玄關古埃及神廟建築樣式的梁柱,目前為「函館市元町觀光案内所」
↑ 夜間元町公園的「舊北海道廳函館支廳廳舍」,後方山坡上為尚在整修的「舊函館區公會堂」
舊開拓使函館支廳書籍庫
面向「舊北海道廳函館支廳廳舍」的左邊磚造建築為「舊開拓使函館支廳書籍庫」。
這棟建於1880年的「舊開拓使函館支廳書籍庫」保存了北海道16世紀以來的開拓歷史行政資料,資料均極為珍貴;在904年函館大火時,該書籍庫幸免於難,則歸功於磚造建築及大門的一層木門後更添增了2層鐵門的保護。目前該建築為北海道有形文化財。
↑ 「舊開拓使函館支廳書籍庫」,保存北海道重要資料史籍,為北海道有形文化財
↑ 「舊北海道廳函館支廳廳舍」與「舊開拓使函館支廳書籍庫」比鄰
元町公園附近除了忘於八幡坂、日和坂周遭的餐廳、茶房之外,僅有在公園旁坂道上的「Cafe Terrace 元町 (カフェテラス元町 )」。這一家販洋食咖啡館以三明治、麵包及咖啡為主,由於位在元町公園旁,可以邊喝咖啡、吃洋食,邊眺望下方的基坂及函館灣景觀,所以以其景觀為主要賣點,至於服務品質就不必要求太多...。
↑ 元町公園出口道路旁二樓咖啡廳「Cafe Terrace 元町」有不錯的眺望景觀
六、基坂 、培里廣場 (培里提督來航紀念碑)、舊英國領事館 (開港紀念館)
元町公園旁的坂道為「基坂」,在日本明治時代(1868-1912)為測量「里程元標」的基準點所在地,「基坂」因此得名。
由基坂元町公園旁往下望,在白天可以欣賞函館灣海面景觀,晚間坡旁兩排路燈通明,直達下方「明治天皇御上陸記念碑」及最底端的函館港散步道上的「海上自衛隊 函館分隊」門前,漫步其間享受光之散策的饗宴。
↑ 元町公園前基坂往下延伸至函館港散步道
培里廣場 (ペリー広場,Perry's Square)
沿著基坂坡道,元町公園下方的大片空地為「培里廣場 (ペリー広場,Perry's Square)」,此處在過去為「市立函館病院」。進入廣場內往上望去,可以見到上方「元町公園」、「舊函館區公會堂」、「函館山纜車站」,熠熠燈光一路往上,煞是好看。
「培里廣場 (ペリー広場)」,占地頗寬,夜間耀眼照明,頗具風情;廣場內最著名的應該是位在基坂那一側的「培里提督來航紀念碑 (ペリー提督来航記念碑)」。
在1854年,函館之所以開港,便是因為1852年美國海軍將領馬修·卡爾布萊斯·培理(Matthew Calbraith Perry)率領東印度艦隊 (日本稱之為「黑船」),進入日本浦賀港(今神奈川縣橫須賀市港),遞送美國總統信函求幕府開國開港;1854年培理二度率艦隊進入日本,強迫德川幕府簽訂《日美和親條約》(又稱《神奈川條約》),條約中明訂日本開放下田港 (伊豆半島南端)及箱館港(北海道函館)2港作為通商口岸。至此,日本門戶開始洞開,函館正式面向世界,成為國際都市,西洋文化(日本稱為"異國文化")進入函館,成為今日函館的和洋並存的風貌。(註:當時的東印度艦隊曾繞至台灣停留10天,培里認為台灣適合作為美國的遠東貿易中繼站,建議予以佔領)
黑船入港,在今日的日本官方及人民多正向看待,因此在2002年為了紀念黑船進入函館15周年(其實還有2年),展現美日間的友誼,由函館出身的雕刻家小寺真知子仿造培里出身地羅德島的培里銅像,塑造了一座相仿的銅像-「培里提督來航紀念碑 (ペリー提督来航記念碑)」立於基坂旁,此處前方的空地廣場也被稱為「培里廣場」。
↑ 由「培里廣場」往上眺望元町公園至函館山,熠熠燈光一路往上
↑ 「培里提督來航紀念碑」為紀念「黑船來航」150周年(2004年),並展現美日友誼
↑ 「培里廣場 (ペリー広場)」,夜間耀眼照明,頗具風情
宇須岸河野館跡 及 諸術調所跡
由「培里廣場 (ペリー広場)」旁的坡道往下,基坂步道旁的一大片空地分別為「宇須岸河野館跡」及「諸術調所跡」,此兩處為17世紀函館發展的起始重要遺跡。對於函館或北海道歷史有興趣的朋友,可以到此逛逛,憑弔一番。
「宇須岸河野館跡」:
在1454年輕津地區(青森北部)豪族安東政季與武田信廣、河野政通等人渡海至蝦夷之地(今北海道)。河野政通在愛努小村莊內的一塊長126公尺、寬100公尺的地帶堆起土壘、挖了壕溝,蓋起了長條狀的堡壘,河野政通稱之為「宇須岸」,通稱為「宇須岸河野館」。由於四方長條狀堡壘的形狀如「箱 (hako) 」,而居住地稱之為「館 (date)」,所以該地被稱之為「箱館 (Hakodate)」,直到1869年,「箱」改為「函」,而稱之為「函館」,但發音仍相同。
「諸術調所跡」:
1856年為了開展蝦夷地區的開拓,提升人才的培育,設立了「諸術調所」。當時著名的學者武田斐三郎(五稜郭設計者)以教授測量、航海、造船、砲術、築城、化學等西方技術;1864年,武田斐三郎成為「江戸開成所」(今東京大學)教授,他的門生已投入「諸術調所」的教學。因此,「諸術調所」對函館、北海道的開發有重要貢獻與意義。
↑ 「宇須岸河野館跡」及「諸術調所跡」為17世紀函館發展的起始遺跡
在「宇須岸河野館跡」及「諸術調所跡」旁,基坂步道上有兩座雕像稱為「高襟小姐先生 (ハイカラさん)」,「高襟」或稱「高領」(英文:high collar)。在17世紀末期的日本明治時代,西風進入日本,有領子的西洋服裝,如:襯衫、長裙...等成為先進的象徵,許多日本人在接受異國文化,或是對西洋文化的崇拜,脫去了和服,換上洋裝。位在基坂上的岡本銕二所雕的銅像展現了函館在異國文化進入後,日本文化展現在服裝上的改變。
↑ 「宇須岸河野館跡」及「諸術調所跡」旁,基坂步道上的的雕像「ハイカラさん」
舊英國領事館 (開港紀念館)
1859年函館開港後,美國、俄國及英國相繼在函館設立領事館;位於基板「宇須岸河野館跡」及「諸術調所跡」對面的西洋建築物便是「舊英國領事館」。
「英國領事館」設立之初位於「稱名寺」内,之後遷移至「函館正教會」旁,於1913年遷至現在的「舊英國領事館」所在位置,直到1934年。1992年重新整理後,成為「開港紀念館」,展示英國領事辦公、居家生活用品,以及函館港開港後的歷史變遷。有興趣的朋友可於開放時間(4-10月 9:00-19:00 ;11月-3月 9:00-17:00) 購票 (300日圓)入內參觀。
「舊英國領事館」外有座水手出航雕像,顯示當時異國水手至函館的樣態。
↑ 基坂的「舊英國領事館」(開港紀念館)泛著濃濃的舊西洋建築風味
↑ 「舊英國領事館 (開港紀念館)」前水手出航雕像
相馬株式會社 & 明治天皇御上陸紀念碑
「舊英國領事館 (開港紀念館)」前,過電車通往下。由於此地曾為函館開港後的重要政經中心,所以可以見到不少的歷史建築物。
位在基坂與電車通的十字路口,木造2層鐵板屋頂的的綠色建築物「相馬株式會社」,便是建於1916年的百年建物,過去以米穀商「相馬商店」開業,之後經營「海陸物産商」,目前仍以房地產公司繼續使用中。
基板的最底端有一座地球儀上踏著青銅鳳凰的石碑,此為「明治天皇御上陸紀念碑」。日本明治天皇於1876年7月於前方的函館港上岸,於1935年建立此碑。由於明治天皇曾三次登陸函館,所以此碑也稱之「三蹤碑」。
站在「明治天皇御上陸紀念碑」前往基坂望去,整條燈火通明的坂道,記錄著函館興衰成敗的歷史痕跡。
↑ 「相馬株式會社」位於基坂與電車通的交叉口,建於1916年的百年建物
↑ 基坂底端,函館港前的「明治天皇上陸紀念碑」紀念1876年明治天皇到達函館巡視
↑ 基坂這燈火通明的坂道,記錄著函館興衰成敗的歷史痕跡
七、末廣町
走回「電車通」上市電「末廣町」站附近,沿著電車通上有幾處建築、博物館可以瀏覽一番。雖然在冬季晚間,這些博物館多已關門,但是,這些百年的建築,在建築燈光的照射下,顯現老建築物特有的風華,頗有可觀。
函館市北方民族資料館
位於基坂與市電「末廣町」站之間的「函館市北方民族資料館」為1926年所建的「日本銀行函館支店」所改建。館內有7個展示室,主要展示愛奴民族與北海道北方民族的服飾和日用品等相關資料。此外,館內展示了阿留申群島島民所使用的「皮舟」,在全世界保存皮舟的地區極少,因此相當具有學術價值。
開館時間:4-10月 9:00 -19:00;11-3月9:00 - 17:00
參觀料金:300日圓
↑ 「函館市北方民族資料館」展示北海道愛奴族及北海道北方民族的服飾、日用品等相關資料
舊金森洋物店(市立函館博物館鄉土資料館)
由「函館市北方民族資料館」往前,過了市電「末廣町」站,對面有棟標示著「金森」的老建築物,這便是「金森倉庫群」的原始發跡地「舊金森洋物店」。
這座1880年興建的「舊金森洋物店」外觀相當具有洋風,卻又有和式的屋瓦與赤煉瓦外觀與內裝的2樓建築,稱之為「和洋折衷的防火煉瓦造」,為北海道指定有形文化財。
博物館主要展出明治時代函館的「西洋高襟文化」。1展示廳將明治時代一部分金森洋物店與帳房加以復原,例如:當時使用的金庫、出售的小商品和其他進口商品等雜貨。二樓斥煉瓦牆壁與天花板的橫樑,展現明治時代函館港及元町一帶的繁榮景象,包括:一系列1888年金森洋物店附近元町地區所拍攝的照片、真空管收音機,冰淇淋製造機等具歷史價值的展品。
開館時間:4-10月 9:00 -16:30;11-3月9:00 - 16:00
休館日:星期一;每月最後一個星期五
參觀料金:100日圓
↑ 舊金森洋物店改裝的「市立函館博物館鄉土資料館」,展示明治時代函館的「西洋高襟文化」
Winning Hall 大樓
在「舊金森洋物店」對面的十字路口有一座頗為西洋風味的建築「Winning Hall」,由於十分巨大顯眼,燈火通明,很難不注意它。
「Winning Hall」由「北島三郎紀念館」、「Winning Hotelinning Hotel」及「Restaurentestaurent」所組成,由於大樓高度夠高,在此用餐或住宿都可以欣賞到函館港的夜景。對於日本藝人北島三郎有興趣的朋友,也可以入內參觀,入場料金1540日圓(嚇!!)。
↑ Winning Hall 大樓包含:北島三郎紀念館、Winning Hotel及可眺望夜景的餐廳
函館市文學館
Winning Hall 大樓隔壁為「函館市文學館」,該館為1924年所建的舊「第一銀行函館支店」所改裝,內部展示函館出身的文學家著作原稿,使用過的文具、索賄的插圖草稿......等,其中以函館出身的著名詩人兼小說家石川啄木的資料最完備。
↑ 「函館市文學館」展示函館出身的文學家著作原稿,以石川啄木的資料最完備
走過「函館市文學館」後,可以沿著電車通一路慢慢散步,在寧靜的冬季街道上,在一盞盞昏黃的路燈下串成的金黃街道上,欣賞函館的歷史建築,浪漫又愜意。
可以在市電「末廣町]站搭車回家,也可以小散步至「十字街」站搭車;如果所住的旅館不是太遠,「光之散策」可以不斷的持續...。
↑ 夜色中,昏黃的路燈光下的市電「末廣町」站
後記:
函館的夜很長,5點天空便已暗了下來,然後整個市區的街道路燈、坂道燈飾、大樓牆燈、巷弄小燈,一一點亮。如果有閒情逸致,函館的夜間是非常適合漫步的,尤其是由一條條沿著函館山山麓的坂道、元町教會群、歷史建築保留區,絕對是不容錯過的「光之散策」路線,就從市電「十字街」站開始....。
上一篇:【北海道.函館】「紅磚倉庫群 & 函館港」散策-各景點詳細介紹 (含:完整散步地圖)
如果喜歡這篇文章,請幫忙至文章最前方按個讚!! 您的鼓勵是Look2up努力寫文的重要動力,謝謝囉!!
歡迎加入「Look2up 愛旅行粉絲頁」!!! 可以收到Look2up旅遊的最新動態呦~~~ :D
北海道 道央地區延伸閱讀:
【北海道.道央】北海道道央地區-札幌、小樽 自助旅行文章整理
【北海道.道央】北海道道央地區-美瑛、富良野、二世谷、登別、洞爺湖、積丹、余市 自助旅行文章整理
北海道 道東地區 延伸閱讀:
【北海道.道東】北海道道東地區-十勝帶廣、釧路、道東三湖、網走 自助旅行文章整理
北海道 道南地區 延伸閱讀
【北海道.道南】北海道道南地區-函館、大沼 自助旅行文章整理
北海道 道北地區 延伸閱讀
留言列表